江苏省老字号企业协会 会员之家 行业代表 政府助手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 浏览文章详情
朱一兵与南通四家会员单位及领导分别进行工作交流

4月9日、10日,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朱一兵在南通分别拜访穆义丰、新中酿、西亭脆饼、曹裕兴四家会员单位。先后参观了企业生产车间和展示销售中心,交流和交谈会员单位发展历程和经验、生产与发展情况,并就企业市场拓展、急需要的人才、企业创新与改革,以及发展中遇到的相关事项。



9日上午,朱一兵到穆义丰酒坊有限公司南通销售展示中心,与林俊华董事长等进行交流。“穆义丰酒坊”创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1956年公私合营后名为南通市义丰酒厂,1982年南通油酒厂改名为南通酒厂,是南通酒业发展的奠基石。现在为江苏老字号、南通老字号,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穆义丰酒坊奉守“义为本,益必丰”的经营理念,从而使穆义丰酒坊的发展规模在南通名列首位。


穆义丰酒坊采用本酒坊独创的“同香型”混合、“纯原浆”陈酿技术酿制的花露烧酒,其酒色清透嫣红,酒体丰满黏稠,酒感香甜细腻,酒性刚柔相济。解决了民间土法酿制的花露烧酒口感粗糙、酒体稀薄、容易“上头”等问题,在南通及周边城乡独树一帜,为民间花露烧酒望尘莫及,成为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南通的名酒。穆义丰酒坊酿制的花露烧酒选用优质大米为原料,并配以红枣、枸杞一同发酵酿制。不但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还有很强的吸收机制,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舒筋活络、延年益寿的功效。2014年“南通花露烧酒酿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董事长林俊华,2017年被认定为南通市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南通花露烧酒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南通市侨联委员;南通华侨摄影家协会会长;南通花露烧酒研究会会长。



4月10日下午,朱一兵到江苏新中酿造有限责任公司及新中乳腐拜访。这是一家获得过中国名牌产品、中华老字号、江苏老字号、绿色食品、原产地标记、江苏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等多项国家、省、省市级荣誉的著名品牌产品的企业。


新中酿造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自古人文气息浓郁的通州石港镇,这个地方偏居江海一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河网交错,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远自明清时起,古镇石港就“酱园繁盛”,坊间更是独创出糟方乳腐的制作方法和工艺,连同所产之酱醋产品,此后一直延盛不衰。公司于2000年更名为江苏新中酿造有限责任公司。现生产有顺糟方、麻油红方、桂花、辣方、菜包、鸡肉、牛肉等十多个品种的乳腐,其中糟方、红方乳腐尤为出色。获得过198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石港新中乳腐传承百年工艺精髓,采用传统工艺与先进科技相结合,不断改进配方,精心研制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原瓶发酵工艺——“多菌发酵”生产乳腐(《中国腐乳酿造》一书,有专门介绍新中乳腐的生产工艺与制作方法),因制作工艺与众不同,在乳腐生产行业中具有显著特点和个性。选料考究,经浸泡、蒸煮、制坯、前发酵、装灌、后发酵、整理等近20套生产工艺和4-5个月发酵周期,结合先进科学技术酿制而成。新中乳腐凭借过硬的质量、良好的口碑与北京王致和,桂林花桥等齐名,被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腐乳酿造》一书录为中国名特腐乳。曾被评为中国调味品协会和江苏省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原产地标记注册产品。2007年9月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新中”字号享誉大江南北,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销往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福建等大中城市大中型商场(超市),曾经出口到加拿大、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石港新中乳腐生产原料绝大部分来自本地,绿色环保无污染。在民众访亲馈友、商务会议、旅游观光等活动中,石港新中乳腐已成为首选食品。


企业董事长张志坚、党委书记建勋等领导同志在我们参观生产大楼各层生产车间生产与工艺流程中,介绍说,石港新中乳腐其工艺要求严格,原料配比、汤料配制精确度高,其中白坯制成、菌种选育,无不蕴含了几代传人智慧结晶。透过石港新中腐乳的历史渊源,蕴涵了浓厚的民族特色,折射出江海儿女的聪睿和灵巧,小小乳腐,二十道工序,口感酥糯、百年传承。新中乳腐,由小作坊,演变为现代企业化的生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通人泥古而不守旧,在对传统的继承中不断创新,才使这一食品奇葩,芳香百年。石港新中腐乳作为一种传统产品,扎根于江海饮食文化的土壤,对其传承和保护,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目前,新中酿已形成年产2000多万瓶的能力,年产值5000万元,在我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南通食品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张总、朱书记也介绍说,如何传承、保护、发展好老字号品牌,也存在有技术人员年龄的老化,石港新中乳腐酿制技艺后继乏人;手工制作多,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较为艰苦;管理观念更新、拓展发展思路,加大改革力度;以及屡屡出现仿冒、假冒新中产品,坑害消费者,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新中”品牌的形象的问题。


张总、朱书记表示,在上级党委、政府、协会的关怀支持下,我们已明确了“在发展中求生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形成了新的股权机制,新的决策机制和管理团队,逐步稳定了职工队伍,克服各种困难,扭转了在长时间停产的局面,目前已正式投产。今年,企业加大投入进行生产环境整治、生产技术改造、员工培训。于3月22日通过了生产许可证续认定。未来我们将加大生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产品质量控制智能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振奋精神、拓展市场、加强管理、开发创新, 积极投身于振兴老字号宏伟事业中去,为江苏老字号事业增光添彩!



4月10 日下午,我们来到南通的传统名特产品-西亭脆饼有限公司,这个企业的名字和品牌起源于南通古镇西亭。早在清光绪末年(1880年)的古镇西亭复兴店的茶食坊。就生产经营一种甜酥食品,当地人称之为“西亭白脆”,俗称方酥。深受掌柜冷先生好友同门师兄张謇的特别喜爱和经常品尝。并于民国十年张謇亲笔为复兴店题词“复隆茂”号。预祝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与此同时,冷掌握对白脆的配料、技术和技术和造型进一步改进,并取名为“西亭脆饼”。从那时起,西亭脆饼在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一带名胜大掁。


西亭脆饼选料考究,手工制作。以精白面粉、优质白砂糖、纯质棉清油、纯白脱皮芝麻为主要原料,以水油面调制的嫩酵、包干油糖酥,开坏擀制成型后洒上芝麻,用传统的小明炉微火烤黃,精工制成。从原料的改制到成品的产出,要经过28套工艺流程,每支15×4厘米的脆饼。有18层之多且酥而不焦,香甜可口,以松脆异常,独具一格而久负盛名,达100余年之久。


1980年3月8日建立南通县西亭脆饼厂, 通过后来的引进外资与改革改制为民营企业。企业在创新中,在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运用高新技术和高新科技成果,创新发展,既保持西亭脆饼传统特色,又创建出多口味的系列作品,以及多型小规格包装。其中,奶油、香蕉、橘子、可可、椒盐、桂花、簿荷、葱油等十多种风味的西亭脆饼,备受到广大消费者、食品界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的交口称赞。当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品尝后给予很高评价。1993年,企业积极主动地与营养食品专家联系,推动传统名特优产品进化工作。经过数十次的反复试制,研制成功了富硒西亭脆饼。由于富硒元素本身具有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儿童发育等多种功能。所以富硒西亭脆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多得的健康食品。后来又深入进行理化、生物分析的、检测、计量,创新出荞麦、高粱、玉米等低糖新产品。特别是解决了个别产品油哈味产生的根源。使用高新技术产品控制油脂酸败、防氧化保鲜问题,步将产品的保值保鲜期从25天延长到60天,90天,直至现在的150天。



西亭脆饼,从一只普普通通的传统、地摊产品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优质产品,是几代人辛辛苦苦用汗水甚至用生命换来的。现在是江苏省的著名商标。西亭脆饼于1981年被评为南通地区优质产品奖。1982年参加北京儿童食品展销会获用户优秀产品荣誉奖。1983年至1988年多次获得各类奖项,通讯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轻工产品博览会银奖,以及荣获实施名牌战略成果及国家食品、加工博览会金奖、江苏名牌、中国驰名产品,1999年参加国际写作业博览会被授予名牌称号。2001年以来,西亭牌注册商标,连续被认定为江苏著名商标。1999零西亭脆饼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荣获江苏省老字号西亭脆饼企业内部管理逐步规范。西亭建立有一整套的生产技术、质量行政管理制度和规范化,做到了从产品的原料、生产到包装、运输、进库、销售、售后服务等层层把好质量关。建立健全了质控网络,形成了质控体系,确保了西亭脆饼晋升为一级合格企业。从而保证产品畅销省内外,深受消费者的好评。



在南通期间,朱一兵多次与南通通州二曱曹裕兴染(布)坊董事长江荣见面与交流。


曹裕兴染坊由余东人曹国忠于清道光年间1848年在设立。染坊所染品种有老蓝花布,月白布,老蓝布,黑布等,都是使用传统生产设备。经曹铸渊继承,到了民国初年,生意最为红火,在通州地区颇具影响力。第三代传人还曾发展刻版刷印的彩印花布以及木版捺印的彩色被面及花布面料等。出布总在200匹左右。全年业务达万号以上。据《通州县志》记载,通州地区蓝印花布染坊中最具规模和最具实力的,非“曹裕兴染坊”莫属。曾有对联“裕国财源通中外,兴隆事业达华洋”之誉,可见生产相当兴盛,销售的范围也很广泛。也带动二甲镇周围地区20余家染坊的兴旺。


1956年以来,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研发“宽幅双面复色蓝印花布系列”产品,1993年被市经济委员会评为“南通市金鹰奖”,技术成果目前仍代表南通蓝印花布传统技艺最高水准,曾是整个蓝印花布行业内代表性。也受到东南亚等国外市场对南通蓝印花布的青睐,通州二甲一度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蓝印花布出口地。


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授予南通二甲镇“中国蓝印花布之乡”的光荣称号。曹裕兴染坊历经百年,传承了数代人精湛的蓝印花布制作技艺,又传承了具有深刻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经营理念、宗旨和商业道德,是其被社会广泛认可的本质所在。2013年曹建雄被评为南通蓝印花布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如今女儿曹晓峰,儿子曹庆峰都已经掌握了全部生产工艺,成为新一代非遗传承人,担当了曹裕兴染坊传承创新的拓展重任。


社会的发展必定带来生活方式和习俗的变化,现代人对南通蓝印花布的审美、需求也会随之变化。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战略不断推进,曹裕兴染坊还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关注市场的变化,规范运营模式,加大对大众化商品的宣传力度,针对高端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更多地考虑款式的新颖和独特,在式样、风格和品位上创新,注重功能和内在质量的独特性。曹裕兴染坊无论产品如何更新换代,始终坚持老字号的优良传统“质量第一”的原则,保持质量的优良、品质的优秀,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同时推动销售服务的升级。


曹裕兴染坊继承传统制作技艺,融入健康、环保、绿色的理念,将蓝印花布产品的实用性与现实社会的意识、观念相结合。以新一代传承视野,在蓝印花布的花型款式上,不断与国际审美结合,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时尚新款式,新花型。经过多年磨合,吸引了一批稳定优质消费群体,研发出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服饰系列、家居系列等实用性产品,和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多国品牌合作,以轻奢形象风靡海外市场。


曹裕兴染坊还注重调整创新经营方式和策略,拓宽销售渠道。一方面把老字号“曹裕兴”的经营门店从二甲扩展到南通市区,并和南通濠河游客中心,南通狼山风景区,珠算博物馆等主要景区合作设立曹裕兴蓝印花布专柜,既销售了蓝印花布产品,又宣传了百年曹裕兴染坊老字号。另一方面,进入信息区时代后,传统购物习惯逐渐被便捷的网络购物模式冲击,为适应消费者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和购物需求,曹裕兴染坊通过网络、速递上门等方式,提供贴心的服务,改变传统坐店经营的模式,不仅继续赢得顾客的信任,为开阔更大的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更好推动染坊的传承发展,曹裕兴染坊利用自身人才资源,配套设施,将蓝印实物,工具、资料、图册,展示宣传学习、鉴赏、体验于一体,使传统技术集聚整合。向社会推广蓝印花布传统技艺和传统文化。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成立教学实践基地,培养年青人才,染坊传承人担任江苏艺术基金2018年度创新型手工印染人才培养班专业指导老师,被江苏工程技术学院聘为高职院校国家级培训项目指导教师,被通州中专聘为非遗实践指导老师。所设计开发的蓝印花布作品连续获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奖赛多项大奖,获得南通市宣传部首批四个一艺术人才称号,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等荣誉称号。2018年7月中央电视台一套对南通老字号曹裕兴染坊进行了专题报道。被江苏卫视,南通电视台、通州电视台、《中华遗产》、《纺织时代》杂志等国内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曹裕兴染坊在文化品味、艺术素质、社会影响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影响力,为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实现南通印花布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南通二甲最早染坊是清道光1848年由余东人曹国忠创办的曹裕兴染坊,民国初年染坊愈加兴旺,有“裕国财源通中外,兴隆事业达华洋”之誉。所制蓝印花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纹样造型严谨,在百年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成就。


现今,南通二甲曹裕兴染坊注重文化产业发展,研发富有文化品味的工艺产品,开发的产品连续获国家轻工部金,银奖,省级工艺美术比赛大奖。推出产品与日本,韩国,意大利,美国等多国一流品牌合作,以轻奢形象风靡国际市场,深受海内外市场欢迎。还利用自身人才资源,传统配套设施,不断传承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并将蓝印实物,工具、资料、图册,展示宣传学习、鉴赏、体验于一体,使传统技术集聚整合,用百年传承的精湛技艺,实现南通蓝印花布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曹裕兴蓝印花布在今后的岁月里必将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