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朱一兵在常州工作期间,赴协会会员单位常州蔡氏原浆梨膏(也叫黑糖)《蔡天赐》拜访,与董事长蔡亚刚等进行工作交流。
蔡总先领着我参观了蔡氏原浆梨膏生产厂房和各生产车间。若大的厂房,宽敞明亮,干干净净;按照生产流程设计隔断的车间划分明确,所用设备摆放有序,每一件都清洗整洁;进入每一个车间都要走过三道门。有备料、清洗、蒸煮、调配、制作、检验、装填、包装等多种工序车间。我在进入生产车间前,先走过清手、更衣室。蔡总告诉我,生产车间一般不让其他人随意进入,就是工作人员都必须执行清洗、更衣,换上干净的白大褂、戴上工作帽等要求。蔡总介绍说,因为做的是食品,也是药食同源产品,是给人吃的,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干净卫生,没有任何污染。我特别在质量检验检测车间看了他们装备的现代检验设施设备。蔡总说,所有产品,必须检验合格,否则绝对不能出厂。蔡总说,一是选料,很讲究。定点采购所需要的梨、桔等,确保优质新鲜;20多种中药也必须是优质精品,与供应方合作多年,保证品质。二是实施配料标准化,来不得半点马虎。三是制作工艺全手工,操作上有祖上传下来的绝技。火候、各种配料投放时机、梨膏的浓度、色度、透明度等,都有很严格的讲究。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经过检验看到合格,心里很开心,但对身体来说也觉得很辛苦。就说熬一次梨膏得好几天,认真、辛苦、快乐、收获相伴。
我在厂区宽大的长走廊上,看到摆放有序的各种荣誉奖、杯、牌,张挂在墙上的梨膏文化和企业发展展板,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等各种规范要求和管理制度,等。我从心底里感到做一个企业、做一个特色品牌企业、做一个老字号企业不容易!尤生对每一个老字号敬佩!
参观后,我们到蔡总的办公室。蔡总介绍办公室也兼做梨膏文化研究和品牌设计工作室。我们坐下来边喝茶边聊工作。蔡总介绍,梨膏,源于唐初(公元625年),名相魏征略懂医道。其母咳嗽,以梨汁与百草为伍,煮之,味纯润肺。数日喘咳便愈。曰,宫廷古方梨膏糖。清咸丰年间(1854年)传入坊间,流至富庶江南。我们现在制作的梨膏,是原浆梨膏。与唐初魏相制作的梨膏糖相比,暨有其本源,又有其数代人不断研发、实践、创新、积累,得到很大的发展。“蔡天赐”金桔原浆梨膏、原浆梨膏,千年古方,百年传承,真材实料。纯梨汁(金桔)熬制,不加一滴水。后期配以佛手、甘草、青果等20多味中草药精心调配熬制。对症咳嗽,止咳效果非常好。治疗长期咳嗽、久咳,无副作用。长期喝,对喉咙、肺、气管都有保护作用。不仅养肺、补肺,而且对维护心血管功能、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等有一定的帮助。
蔡总告诉我,他是《蔡天赐》蔡氏原浆梨膏第四代传人。“蔡天赐”字号梨膏糖,应清光绪八年(1882年)间,江南经济发达,商贾繁盛。他的曾祖父蔡济世,艺名蔡天赐,学会制作和销售梨膏糖。蔡济世做人实诚,他知道梨膏糖配有中草药,是给人吃的,是不能马虎的,济量把握很严格。他的初心是坚持品质至上,保持匠人之心,精心制作;售卖讲德为先,从无诓人言语;行艺善为,常帮路人之需。这些绝门手艺和优良品行,都从蔡济世传于后人蔡总的祖父蔡家梨。第三代是蔡茂山,他算是蔡氏家传梨膏糖代表性人物。十多岁时随父亲学做梨膏糖,并在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等地售卖。白天进厂工作,业余时间继续做糖卖糖,同时教会了几个子女制作梨膏糖。蔡家梨退休后,他认真研发制作技艺,努力将家传的药梨膏糖发扬光大,研制出了多种口味的“蔡天赐”梨膏糖。
20世纪初,蔡总(蔡亚刚)作为长子,继承家族梨膏产业,创办工厂进行原浆梨膏规模化生产。把“蔡天赐”梨膏糖发展成为“江苏省老字号”和“常州市名牌产品”,热销省内外。蔡亚刚1959年岀生,为继续传承袓辈的家业,17岁开始先跟随父亲蔡茂山学做糖、卖糖,后来为单独作制作,从生产经营一条龙开展服务,先后在山东、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江苏等地从事梨膏糖的销售工作。1980年代初,在钟楼区南大街开设“天香斋梨膏糖商店”,现在为传承蔡氏家传负责“常州蔡氏天香斋梨膏糖厂”的生产与销售工作,特将曾祖父的艺名“蔡天赐”注册商标,全面对蔡氏梨膏糖的秘方研制与开发,同时将家传的秘方传授给家人及下一代,使这民族传统的非遗项目和梨膏糖制作技艺行业后继有人,既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也发扬光大蔡氏梨膏的技艺,而且得到售卖梨膏的小热昏民间唱艺真传,有一手独门唱腔唱法。
蔡总介绍说,蔡氏梨膏技艺传承四代,事业不断发扬光大。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传承了祖辈创建的做人善心、品质初心、技艺匠心、经营诚心,并做到了从未改变。他说,他坚决保持并做到做人的善心,待人做事善为先,绝不掺私;做到产品品质保证,不忘初心,绝不作假;保证做到技艺匠心,再苦再累,绝不偷懒;保证做到经营诚心,面对市场,绝不投机;见到路人有困难,出点力、出点钱,帮个忙,不忘人生的恩典;遇到年纪大的,小孩子买梨膏钱不够,或没带钱,看上去,很需要,请他们把梨膏拿走,没关系;朋友、同事,家里有事,或工作上要帮忙,送点钱,或把工作丢下来,热心去帮助一下,是做人的本份,理当。我就觉得蔡总这人做人明白,做事洒脱。交流谈话中,我觉得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蔡总说,经过推算蔡氏梨膏糖的历史在江南一带是最悠久的,前前后后算下来也要有近150多年历史了,我要把手里的这张“蔡天赐”号宫廷药梨膏糖的秘方和熬制方法,继承好、发扬好,让他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在谈到梨膏糖非遗文化的时候,蔡总介绍说,其实常州的梨膏糖发展史,有一半与我们蔡家分不开。解放前一般分为本邦(本地)苏邦、杭邦、沪邦、扬邦几大派别,各有各的地盘。据常州地方志记载,形成过梨膏糖的“武卖”和“文卖”之说。也就是现在大家称的唱小热昏,但卖梨膏糖的不全是“小热昏”。这门技艺,有其独到之处和特色,也是家传。主要是辅助于梨膏的售卖。传承好、发展好这门技艺,我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蔡总谈了自己的希望。他说,我们蔡氏的梨膏糖,特别是黑糖,在传统的梨膏糖的前提下,要发扬光大。我们将结合咳嗽的不同种类,对热咳,寒咳,伤风咳,内伤咳分成寒,热,温,凉,在做糖时根据这些特点来分析比较,使蔡氏的梨膏糖在为百姓服务上真正有疗效,造福大家。
也希望在地方各级政府领导和省老字号企业协会的关怀下,使我们未来真传五代的蔡氏梨膏糖能为大家开辟一条新的健康之路。
在我们坐下来交流之前,蔡总让我看了他的办公室及工作室内的各种设施,欣赏了他们的工作档案和张挂、收藏的艺术展品。书、字、画、特殊工艺品等,目不暇接。多出自名人、名师、大家、官家。蔡总介绍起来,对艺术如数家珍。我还从他的体魄和修养中,体会到蔡总不仅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匠人,会唱小热昏的艺人、热爱运动的健将,会享受生活的巨人,更是一位很有造诣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