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每逢三月时令,人们都去水边祭祀,并且用浸泡了香草的水沐浴,认为这样可以祓除疾病和不祥。这种礼仪称为“禊”或“祓禊”。《论语·先进》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午雩,咏而归。”《后汉书·礼仪志》载:“三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絜。”汉代禊日人们来到水边已不仅仅是举行沐浴祓除的仪式,而把它当成宴饮游玩的好时光,赋诗行令。到唐宋,朝廷还一直重视禊日的活动,皇帝经常在这一天赐宴,赐钱文武百官,并一起乘坐游船画舫,以助游兴。禊日汉以前定在“上巳”,三国以后,禊日就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了。